经典案例
  • 有限元分析在机械产品设计的应用
  • 汽车转向机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
  • 风力发电机主轴结构强度分析
  • 发动机连杆的强度分析与结构优化
  • 车辆传动轴的强度分析与方案改进
  • 摩托车车架的刚度及强度分析
  • 注塑模具机构强度分析及结构优化
  • 变速箱轴键强度校核及结构改进
  • 挖掘机铲斗有限元计算和强度分析

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刚度有限元分析

发布于:2025-02-07 21:53
有限元分析

      结构构件之间采用榫卯连接是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一大特色。用于连接承重木构架梁柱构件的榫卯主要有:燕尾榫、箍头榫、透榫和半榫等。其中燕尾榫因为榫头端部宽、根部窄,具有良好的抗拔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柱头与额枋的连接。由于榫卯连接是一种不同于铰接和刚接的连接方式,其刚度特性引起了大批研究者的关注。
      赵鸿铁等参照《营造法式》中的做法制作了1:3.52的单间一榀燕尾榫缩尺木构架模型,研究了燕尾榫的半刚性连接特性和刚度退化规律,拟合出了榫卯节点弯矩-转角的关系方程和恢复力模型。徐刚明等通过对5个按照清代《工程做法则例》的做法制作的燕尾榫节点模型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,发现木结构榫卯节点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,节点破坏形式为拔榫破坏。淳庆等通过对包含燕尾榫在内的4种典型榫卯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,获取了这4种典型榫卯节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、滞回曲线、骨架曲线以及转角刚度,并提出了考虑屈服下降段的三折线模型。
      目前的研究方法多采用试验研究,其不足之处是代价高,且数据的获取不够方便和精确。本文采用大型通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,结合文献采用的试验尺寸,建立燕尾榫节点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,研究燕尾榫节点的刚度特性和抗震性能。
      文献试验柱架尺寸:柱径210mm,梁截面120mm×180mm,燕尾榫榫头端部宽60mm,榫头根部宽50mm。由于模型对称,为节约计算资源,可取半结构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。柱底和梁端分别通过与相应参考点耦合建立铰支座约束,以梁端榫头为从面,以柱端卯口为主面建立接触对,接触属性设为法向硬接触、切向库伦摩擦,摩擦系数取0.2。计算单元采用计算精度较高的三维八节点六面体线性非协调单元C3D8I,运用结构化网格划分技术,通过切分模型,在接触区域附近细化网格。
      木材通常被认作正交各项异性材料,试验采用的东北红松的材性试验结果。其中下标1、2、3分别代表木材的径向、弦向和纵向。通过在Abaqus中赋予单元材料方向可以定义材料的正交各项异性。
      在弹性阶段,木材的本构关系可以由E1~G239个工程常数来决定。木材的塑性特性采用Hill准则模拟,参考屈服强度取木材顺纹受压强度34.76MPa,塑性发展考虑为理想弹塑性模型,根据木材各强度大小比值关系,计算出Hill准则的 6个屈服应力比R11~R23
      为考虑P-∆效应的影响,采用柱端加载方案。通过建立在柱顶并与柱顶截面耦合的参考点施加水平和竖向荷载。竖向设计荷载为10kN,先于水平荷载施加在柱端,使榫卯接触关系平稳建立起来。水平加载采用变幅值位移加载,初始值10mm,每级位移增量10mm,循环加载至最大位移幅值200mm。计算过程中通过设置软件中的Nlgeom;开关为On来考虑几何非线性。
      在竖向荷载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,榫头逐渐从卯口中拔出,榫头端部和卯口边缘应力增大,相继进入塑性发展。此时榫头从卯口中拔出约20mm,节点承载力下降,可认定连接已经失效。
      通过梁端支座反力计算节点弯矩,通过分别柱端转角和梁端转角计算节点相对转角,得到燕尾榫节点的弯矩-转角(M-θ)滞回曲线。可见燕尾榫节点滞回曲线呈反Z形,表现出大量的滑移特征,滞回环面积逐渐扩大,反映出燕尾榫较强的耗能能力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专业从事有限元分析公司│有限元分析│CAE分析│FEA分析│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杭州那泰科技有限公司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本文出自杭州那泰科技有限公司www.nataid.com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!
tag标签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