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案例
  • 有限元分析在机械产品设计的应用
  • 汽车转向机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
  • 风力发电机主轴结构强度分析
  • 发动机连杆的强度分析与结构优化
  • 车辆传动轴的强度分析与方案改进
  • 摩托车车架的刚度及强度分析
  • 注塑模具机构强度分析及结构优化
  • 变速箱轴键强度校核及结构改进
  • 挖掘机铲斗有限元计算和强度分析

矩形大开孔内压圆筒有限元CAE分析

发布于:2024-01-04 20:48
CAE分析

       常规的压力容器设计是按规范(例如我国的GB 150《钢制压力容器》规范)设计。它实际上是以弹性失效为设计准则,因此计算与分析都是比较简单的,但也潜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。
       随着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,容器的建造向大型化方向发展,按规范进行压力容器的设计的缺点和局限性越来越显露出来。人们开始研究并出现了按全面的应力分析进行设计的方法,即“分析设计”法。分析设计是根据具体工况,进行详细的应力计算与分析。其理论基础是板壳力学、弹性与塑性理论及有限元法。其优点表现在:1)考虑了超出弹性范围以后结构的塑性行为,放弃传统的弹性失效准则。引入极限分析与安定分析概念,采用塑性失效设计准则。2)应用数值分析和实验测试技术,对复杂结构的容器整体,包括任何不连续区域都可以做详细的应力分析与计算。3)按不同性质的应力分类和失效形式给予不同的限制条件。但要实现设计上的安全可靠必须遵循相应的规范。目前,我国分析设计的容器规范是文献。
      本文讨论的内压圆筒上开有大的矩形孔,孔的轴向长度/圆筒的轴向长度大于0. 5,已不适宜应用GB 150《钢制压力容器》规范,而应按照文献进行强度CAE分析
      按照压力容器分析设计规范,对于受内压的筒体及加强座结构,其应力类型主要有:一次总体薄膜应力(代号P),一次局部薄膜应力(代号Pl),一次弯曲应力(代号Pb),二次弯曲应力(代号Q)和峰值应力(代号F)。对于不同类型的应力应给予不同的许用极限加以限制。为了从有限元分析结果中得到薄膜、弯曲和峰值等应力,一般采用点处理法和线处理法。
      采用点处理法对一个点的应力强度进行评定是最简单的方法,相对而言也是不准确的方法,往往会掩盖潜在的危险。而线处理法是较新的应力强度评定方法,它主要是利用沿壁厚的一条线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值进行拟合,依据“静力等效”和“静弯矩等效”的原理分离出均布应力和弯曲应力,进而计算出各类应力。
     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规范规定的材料设计许用应力。两式中的最小值,几是常温下材料的最低屈服极限和最低抗拉强度。国标规定的安全系数为n,它们是在总结以往使用经验和参考国外同类标准以后规定的。取上述最小值的意义,是既要按1.5保证处于弹性状态,控制塑性失效,又需防止发生断裂爆破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设计许用应力,而且又不失安全性。
      综上所述,文献选取的安全系数值为:
      n=1.5,n1=2.6(在常温下),
      对于应力强度分析需要评定以下各种应力:
      1)总体一次薄膜应力S1得到少,
      2)局部一次薄膜应力S2由P得到少,
      3)一次加二次应力S3(由PL+Q得到),
      4)峰值应力S4(由P+Q+F得到)。
      各种应力的限制条件不大于材料的许用应力S或其一定倍数。根据规范要求:总体一次薄膜应力Si,局部一次薄膜应力Sz,一次加二次应力S3<S5,峰值应力的许用极限由疲劳曲线得到的许用值进行评定。压力容器上加强座材料的a=225 Mpa,故Sr=225/1.5=150 Mpa。
      所分析的压力容器所受的载荷具有轴对称性。对大开孔中心所在的横剖面,结构的应力状态是对称的。另外,对大开孔中心所在的纵剖面,结构的应力状态也是对称的。因此,本分析计算取筒体结构的八分之一建立模型和划分网格,具体模型见图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专业从事机械产品设计│有限元分析│CAE分析│结构优化│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杭州那泰科技有限公司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本文出自杭州那泰科技有限公司www.nataid.com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!
tag标签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